close

mindsight.jpg
當我們帶著好奇與尊重,而非恐懼與逃避,來觀看自己的內心運作時,更大的轉變才會開始。~P.20

我們的腦中處理身體疼痛的部位,跟處理人際斷絕與排拒的神經中心,兩者是有部分重疊的。~P.32

心臟以及我們全身上下的神經細胞網路,其實都會直接跟大腦中處理人際的部位溝通,也會傳送我們心底的感覺到中央前額葉區域。~P.39

反思,是一種具有同理心的心理狀態。
反思需要和善的支持自己,與自己同頻率,而非站在質問與貶抑的評斷立場。~P.67

雖然當時我們已盡所能的適應求生,但卻沒得到足夠的支持,幫助我們化解喪失,無論當時或現在。因此,我們的適應方式雖然一開始給了力量,讓我們能在人生道路上繼續前進,但事實上卻將我們囚禁起來,無法茁壯。~P.182

當我們內在的童年世界,一直超過我們所能容忍的限度;我們需要找到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內在地方,隨時可以在那裏尋求慰藉。有一天我們會很驚訝的發現,我們可以學會忍受過去所不能忍受的。~P.197

生命中擁有一個關懷我們的、值得信賴的、能同頻率體會我們內在世界的人,經常是幫助我們提高容忍限度的最初關鍵。~P.199

當一個家庭沒有提供空間,讓孩子可以在發生重大事件後,表達自己的感覺並回憶事情經過時,孩子僅止於隱性的記憶就會保持在未經整合的型態,因此也無法理解自己的經驗。~P.229

寫日記,可以啟動我們內心的敘述功能。
光是寫下一項困難經驗,就能夠降低一個人生理上的反射反應,並增進身心健康感,即使我們從不把所寫的內容給其他人看。~P.264

在人生中,我們都只能盡力應付當下的困難。~P.276

人的腦部,終其一生都可以改變。
腦部會因應注意力的焦點,以及我們刻意營造的經驗,此這些未發展的神經連結仍可能受到刺激,而開始發展。~P.30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梨鈴 的頭像
    梨鈴

    We are all one.

    梨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